国际政治学系

李志永
1、专著:
《自主性外交理论:内外联动时代的外交行为与外交战略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《“走出去”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研究》,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。
2、学术论文:
《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重塑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》(第二作者,第一作者袁正清)2016年第7期。
《内外联动与自主性外交理论的探索》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6年第8期。
《规范争论与协商介入——中国对不干涉内政规范的重塑》,载《当代亚太》2015年第2期。
《警务外交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》,载《江淮论坛》2015年第4期。
《国际关系中的施动者-结构问题:论战与启示》,载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,2015年第1期。2015年2月
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论》(第二作者袁正清),载《太平洋学报》2015年第2期。
《国家合法性与中国崛起》,载《天津市委党校学报》2015年第2期。
《“新丝路”建设中的安全合作:挑战与应对》,载张蕴岭主编:《新安全观与新安全体系构建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。
《中国企业走出去急需立体公共外交护航》,载赵世人编著:《企业公共外交指南》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15年版。
《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演进与外交的进步》,载《外交评论》2014年第6期。
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“新丝路”能源安全》,载《亚非纵横》2014年第4期。
《中国应该运用军事力量保障“新丝路”能源安全》,载《中国与世界观察》2014年第3/4期。
《中国境外政治风险评估与改进建议》,载《世界经济调研》2014年第46期,总1947期,2014年11月27日。
《企业公共外交的价值、路径与限度——对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的战略思考》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2年第12期。
《内外互联时代的国家自主性战略——基于“STIM”模式的透视》,载《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10期。
《21世纪初中国国际移民与国家安全》,载《国际关系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4期。
《构建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2年9月3日A-04版(对策版);《新华月报》2012年第19期,10月号上半月全文转载。
《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公共外交护航》,载《中国与世界观察》(国际刊号ISSN 1990-9934),2012年第2期,第104-111页。
《规则的分布:结构的面像与综合》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1年第2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国际政治》,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
《外交政策分析的路径与模式》,载《外交评论》2011年第6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2年第5期摘编,第112-113页。
《“姚明现象”展示中国公共外交新面孔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1年8月16日第214期评论版。
The Core Problem of Chinese Diplomacy,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, Vol. 20, No. 1, 2010, pp.109-119.
《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: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》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 2010年第2期;同时被收入论文集,中国国际关系学会、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外交学院编:《国际关系研究:探索与创新——2009年博士论坛》,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6月。
《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》(第二作者为张月英),载《国际关系学院学报》,2010年第3期。
《从非实体性到实体化——对丰富沃尔兹结构理论的几点建议》,载《国际关系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1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国际政治》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
《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》,载《外交评论》2009年第2期。
《全球相互依赖与国家自主性——一项研究议程》,载贾庆国主编《剧变中的世界与中国》,金城出版社2009年。
《特使外交与大国责任》,载《领导科学》2008年第8期。
《“和谐世界观”与“霸权稳定论”:一项比较分析》(第一作者为李宝俊)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2008年第6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国际政治》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;被收入黄大慧主编:《构建和谐东亚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。
3、学术评论:
《以命运共同体撑起和平崛起的中国梦》,光明网,理论专题:http://theory.gmw.cn/2016-08/18/content_21523881.htm。
《纵横捭阖:哈萨克斯坦自主平衡战略简析》,中国网,观点中国,2015年6月16日,http://opinion.china.com.cn/opinion_25_131825.html。
《中国崛起必须掌控规则立法权》,共识网,2012年3月12日,http://www.21ccom.net/articles/dlpl/szpl/2012/0312/article_55309.html。
四、科研项目:
主持2015年度中国外文局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究课题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话语建设案例研究”(项目编号:15WWJB03)。
主持2014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,“中国特色领事保护机制研究”(项目编号2014T70175)。
入选2013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“中外企业海外经济利益保护”项目(批准号:2013YQ12)。
主持2013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,“中国企业海外经济利益立体保护机制的战略设计”,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(项目编号2013M530095)。
主持2013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实验课题,“‘幽默互动教学’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”(项目号X13525)。
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“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构建研究”,(项目编号12YJCGJW006)。
五、学术获奖:
2016年6月5日,《协商自主治理——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》荣获北京高教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会年会征文一等奖。
2015年6月6日,《以和平共赢跳出“修昔底德陷阱”——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理论创新》荣获北京高教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会年会征文二等奖。
2014年6月4日,2014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。
2013年9月4日,《从价值竞争到价值共享:公共/民间外交成功之道》一文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“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”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。
2012年12月28日“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”
2011年9月30日,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。
2010年6月,获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“学术新星提名奖”。
2009年6月1-2日,“国际关系研究:探索与创新——2009年博士论坛”,论文第五名,并结集出版(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,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,外交学院协办)。
2008年11月,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。
2008年10月25日,首届“全国国际关系、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”,论文第二名,二等奖,并结集出版(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发起、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承办)。
六、教学获奖:
2012年4月12日,国际关系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胜奖。
2012年9月10日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班主任
2012年12月12日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,最佳演示奖。
2012年11月13日,“论全球治理视野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”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。
Lizhiyong@uibe.edu.cn
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#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(100029)